一般人來到動物園,關注的都是活蹦亂跳的動物們,新竹市立動物園(HSINCHUZOO)當然也是如此,裡頭有著威風凜凜的老虎、可愛的家兔、黑黑呆萌的馬來熊等等。但新竹市立動物園和其他動物園不同的地方在於它「處處有驚喜」。至於這些「驚喜」是什麼呢?這就要從動物園的由來說起。
早在1936年,在新竹市民的捐款下,新竹公園內創設了兒童遊樂園,當時稱為「兒童遊園地」,園內便飼養一些飛禽走獸。二次大戰時,兒童遊樂園與其他地方一樣遭受嚴重的破壞,存活下來的動物不得不送到臺北的圓山動物園寄養。直到1953年,新竹市公所公園管理所成立,開始對園內的動物廄社進行整修。1957年,自日本愛國華僑何國華贈送一隻月輪熊開始,他陸續贈送各種動物。彼時新竹居民大受感染,亦紛紛效仿,使得園內的動物數量越來越多。但這樣一來,造成兒童遊樂園和動物園在場地與經費分配上的衝撞。所幸,分設兒童遊樂園與動物園的想法在1961年落實,動物園開始獨立運作。到了1971年,動物園脫離新竹市公所公園管理所的管轄,成立「新竹縣新竹市立動物園」,由何廷勳擔任主任一職。隨著新竹市的升格,又改制為「新竹市立動物園」。往後,動物園一直以社教單位面世,陸陸續續地舉辦一些體驗講座與動物嘉年華等活動。此外,在圈養環境、動物福利、保育和教育各方面都力求改進。
從新竹市立動物園的歷史來看,該地的發展與大眾休憩娛樂息息相關。如今,走進動物園,不僅會有動物園的歷史介紹,更保留和展示過往曾經存在動物園裡的動物石像介紹,如蘇卡達象龜、穿山甲、石虎等。從這些介紹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新竹市民與動物們的淵源。比方說,從蘇卡達象龜的介紹可知當時民眾因為一時的興趣而養起了蘇卡達象龜,但面對後期的飼養問題又無法負荷,於是這些蘇卡達象龜便輾轉來到新竹市立動物園。另一方面,因著動物園的歷史發展,會看到許多過往的古物被保留下來。例如何國華先生贈送動物紀念碑、舊大門、噴水池、洗足池、石燈籠以及半圓形大鳥籠等。其中,何國華先生贈送動物園紀念碑,便是為了紀念那個時代以何國華先生為首,主動捐贈奇珍異獸及捐錢,豐富了動物園動物的民眾。
新竹市立動物園是臺灣現存最老的動物園,亦是新竹市重要的生命教育場域。看完新竹市立動物園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它與其他動物園的不同之處,在於參觀者不單單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動物,甚至可以看到各時期的歷史古物。然而,這些歷史古物有些相當醒目,有些非常不起眼,若參觀者不多加留意,便很可能會錯過這些小驚喜。若有一天,動物園可以推出結合動物與歷史古物的遊覽手冊,將會是一個教育民眾的好處所,增加亮點的好機會。
- 洪明仕,〈歷久彌新的新竹市立動物園〉,《竹塹文獻雜誌》33(2005年4月),頁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