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三百年的信仰 ── 長和宮媽祖
現今長和宮的模樣
現今長和宮的模樣。
座標或地址:新竹市北區北門街135號。
資料來源:嚴駿暘攝,2019年9月24日。
正殿供奉的媽祖
正殿供奉的媽祖,傳說神像的頭髮為媽祖肉身上的真髮。
座標或地址:新竹市北區北門街135號。
資料來源:嚴駿暘攝,2019年9月24日。
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
長和宮後方是近年新落成的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外表為現代風格。
座標或地址:新竹市北區北門街135號。
資料來源:嚴駿暘攝,2019年9月24日。
作者  嚴駿暘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

外地人想到新竹,第一個印象可能是發展高科技的新竹科學園區,接著想到理工科知名的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加上居民平均年齡低、生育率高,新竹給人的感覺像是一座年輕的科技城市。但是新竹也有古老的一面,城隍廟、竹蓮寺以及大大小小的廟宇,作為信仰中心支持著當地居民的生活。離城隍廟不遠的北門街上,古老的長和宮也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守護著附近的居民。

長和宮以媽祖為主祀神明,供奉於正殿,後殿則供奉觀音。長和宮緊連著另一座廟宇,為供奉水仙尊王的水仙宮,兩廟並列的情形是臺灣罕見的「雙宮」樣式。因廟宇建於過去的北門城樓外,在城內另有一座媽祖廟,因此新竹人又稱長和宮為「外媽祖廟」。建廟的緣由要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當時竹塹地區的臺閩貿易多利用竹塹港運送,而航海技術尚未發達,商人們只能祈求神明的保佑,因而在福建湄洲媽祖廟祈求媽祖保佑。因為媽祖的保佑,商人們成功往返貿易,後於乾隆7年(1742)建立了長和宮。傳說湄洲媽祖肉身上的頭髮分靈為三尊媽祖,前兩尊已經不知去向,目前所知僅存的就在長和宮,因此長和宮的媽祖又稱為三媽。經過化驗,媽祖神像上的頭髮也證實為真人的頭髮,讓廟裡的媽祖多了一分神秘的色彩。

長和宮歷史悠久,於民國74年(1985)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長和宮所在的北門街,則是新竹市最早的商業街。從長和宮沿著北門街到城隍廟,一路上可以看到許多古蹟建築以及各種小吃。長和宮旁有一家特別便宜的麵店,聽說這家麵店曾經漲過一次價,結果老闆當晚就遇到媽祖託夢,跟他說不能漲價,因此隔天又改回原本的價錢。

我住在長和宮附近,從小就跟著媽媽到廟裡拜拜,一開始不會點香,只是看到媽媽彎腰鞠躬,就跟著用手拜拜。那時候對廟裡最深的印象是後殿的許願池,只要投下錢幣,好像就可以實現任何願望。再長大一點,開始點香、燒金紙,也曾參與歲末補運法會,廟方會在廟前廣場搭七星橋,在橋上由道姑協助解厄,最後在衣物上蓋平安印。對於年輕人來說,或許未必像上一輩那麼虔誠,只有跟著長輩才會走進廟裡。但是在碰到考試或其他重要的事情,還是會想要到廟裡請求神明保佑。信仰作為人民心靈的依託,從過去到現在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除了作為人民心靈的依託以外,長和宮也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參與現代居民的生活。近幾年長和宮在廟宇的後面蓋了香客大樓「金長和水仙文教大樓」,外表嶄新的大樓與傳統的廟宇有種奇妙的對比,內部的裝潢也以現代元素為主。香客大樓共有九層樓,分別做為香客住宿、會議室、文物展示館、圖書館、閱覽室等用途。落成以後,不時可以看到學生團體到客房住宿。因為我住得近,有時候也會到圖書館裡看書自習,裡面藏書雖然不多,但是環境安靜舒適。我也曾經參加過古蹟修復技術介紹的課程,上課地點就在長和宮的會議室,並且在廟前廣場演示傳統磚頭堆砌法。

香客大樓多元的功能,讓長和宮在現代有了新的角色,繼續融入居民的生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