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工業區的範圍以牛埔前路、牛埔東路、牛埔南路為中心,與香北路、浸水路和大庄路等路交織圍成工業區。從舊城區西門遺址踏出竹塹城區,沿著中山路橫越客雅溪,接上牛埔路後向右沿街行走,不久便能抵達,直線距離不過三公里。相較於今日以新竹科學園區為核心的新竹新興區,以及歷史文化中心的新竹舊城區,香山工業區似乎更容易被人們遺忘。
走進現今的香山工業區,沿路的鐵皮廠房佔據視野。若是往這些工廠中定睛望去,你會看到工人們使用機器奮力生產的產品,多半是香山工業區聞名於外的玻璃產業。在新竹市政府的規劃下,香山工業區轉型為創意文化產業專用區,主力發展玻璃工藝。因應產業轉型,政府打算將香山工業區從過去的工業生產定位,轉向為兼具觀光休閒的功能。
不過,相較於今日政府盡力在推廣香山工業區的轉型,過去在日治時期,這塊土地上可是充滿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呢!
翻開昭和20年(1945)美軍因應戰爭繪製的臺灣地圖,今日香山工業區的核心一帶顯然與周圍大相逕庭,宛若大型操場一般的建物醒目的標誌在新竹舊城街區的左下角。雖然美軍在當時的標誌寫著「Army Camp」,但這可是當時臺灣風靡一時的休閒娛樂中,必備的場地──賽馬場。賽馬活動自1930年代開始,從日本傳進臺灣,帶起一陣賭馬熱潮,接連在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嘉義、高雄等地都出現大大小小的賽馬場地。1930年代新竹的賽馬活動究竟有多興盛呢?我們可以從票券的銷售成績、賽馬比賽的舉辦來觀察,以及新竹賽馬場地的演變來一窺其貌。
單單昭和10年(1935)一年內,新竹就賣出83,743圓的馬券。以當時馬券一張一圓的計算方式,光是一年內就累積了八萬人次的賭馬人數。若搭配當時物價,一圓的馬券票並不便宜,可見當時賽馬「賭性」之堅強。當時賽馬的狂熱,甚至在昭和10年總督府舉辦「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時,將馬產館一項加入展區,並且分別舉辦兩場「臺灣博覽會紀念賽馬」。其中,新竹賽馬場更是當時除了臺北賽馬場以外,唯一承辦臺灣博覽會紀念賽馬的場地,賣出了總計41,293圓的馬券。
而新竹賽馬場本身,更是經歷了一次大變更。原先的新竹賽馬場並不在牛埔地區,而是位於十八尖山山腳下的赤土崎,也就是今日新竹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址。這時的賽馬場跑道並不長,作為比賽用地稍嫌小了一些,因此比賽有時會借用新竹公園的運動場來舉辦。但隨著賽馬參與人數不斷增加,加上原先的新竹賽馬場無法承攬賽馬比賽,對於新賽馬場地的需求逐漸浮現。新建場地或許考慮過數個方案,從擴大赤土崎賽馬場、南寮濱建造新的場地,最後定調在今日香山工業區的牛埔地區。昭和13年(1938)將近十萬餘坪的新竹賽馬場完工,成為全臺最大的賽馬場地。甚至舉行了氣派的地鎮祭與上棟祭的儀式,風光舉辦兩場祭典宣告完工。
昭和13年(1938)6月18日,這天晴空萬里,葉錦爐一家跟著父親來到新竹新落成的賽馬場,人山人海的景象映入年僅小二的葉錦爐眼中,讓他不禁發出「哇啊!」的感嘆聲。每場比賽由四匹馬共同競逐,隨著象徵比賽開始的槍聲響起,騎士與賽馬無不奮力奔向終點,看臺上的觀眾也隨之起舞,為自己所選的馬匹吶喊助陣。事實上,葉錦爐親身經歷的熱血賽馬場景,背後其實也與日本政策有相當大的關連性。賽馬活動是日本為了振興馬匹品質而推廣的活動,每場比賽都是相當規矩和嚴謹的,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騎士可能會因為未能在比賽前、比賽中控管好馬匹而遭罰薪水,諸如馬匹超過起跑線、奔跑過程中馬具脫落等等情事時有耳聞,一經處罰可能高達五圓甚至十圓的罰金!
然而,如此盛大的賽馬活動,最後卻因太平洋戰爭的吃緊而轉趨沒落,遺留下來的賽馬場地也多半轉移為軍事用途。但是事實上,賽馬場在未舉行賽馬活動時,也經常出現配合軍事活動演習的情況。新竹賽馬場即便作為臺灣最大的賽馬場,也難逃作為軍事用途的結局。
賽馬比賽停辦後,偌大的占地被作為軍事物資生產的用地,新竹賽馬場上種植的不再是整平的草地,而是作為飛機燃油的製作材料,一株又一株的蓖麻搖曳於場中。而直到今日,又僅剩工廠林立了。
- 新竹市政府,〈變更新竹(含香山)都市計畫(工業區專案通盤檢討)案〉,2012年9月。
- 美軍繪製臺灣城市地圖(1945),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2019年9月30日瀏覽。
- 〈公告事項〉,《臺灣畜產會會報》第5卷第1期(1942年1月),頁116。
- 殖產局農務課,〈本島競馬の沿革竝に之が現況〉,《臺灣之畜產》第4卷第4期(1936年4月),頁1-40。
- 戴寶村,〈消失的體育活動──賽馬與相撲〉,《臺灣學通訊》77(2013年9月),頁28-29。
- 葉錦爐,〈新竹競馬場的故事〉,《竹塹文獻雜誌》50(2011年10月),頁118-123。
- 林政儒,〈曇花一現的臺灣馬產事業:臺灣總督府種馬牧場〉,《臺灣學通訊》84(2014年11月),頁26-27。
- 〈競馬會期〉,《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1930年3月9日,夕刊4版。
- 〈闢十八尖山競馬場 上方土崩被埋沒土內 兩少年生命垂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3月20日,夕刊4版。
- 〈新竹畜產組將在南寮濱設競馬場〉,《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0月2日,8版。
- 〈新竹市競馬場內 步兵堂々觀兵 岩松守備隊司令官閱兵〉,《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1月21日,8版。
- 〈新竹競馬場地鎮祭〉,《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5月25日,夕刊2版。
- 〈競馬場空地も蓖麻園に活用〉,《臺灣日日新報》,1943年9月4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