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海濱戲水已成往事
南寮運動公園現況
南寮運動公園現況,原為新竹海水浴場區域,園內木麻黃為日治時期種植之防風林。
座標或地址:新竹市北區東大路四段。
資料來源:見域工作室。
南寮海水浴場內臨海學校
南寮海水浴場內臨海學校。
資料來源:見域工作室。
作者  王昱登

新竹早在日治時期便已設立了海水浴場,大約是目前南寮運動公園的位置,此運動公園於民國73年(1984),漁港填海造陸導致海水浴場廢棄之後才設立。目前海水浴場所遺留下來的痕跡,除了老照片及老新竹的口述之外,位於運動公園中的防風林也是一項見證,日治時期日人便在此種植木麻黃作為防風林,許多公園內的樹齡也已超過七十歲。

海水浴場在設立之初的設施齊全,從國家圖書館蒐藏的日治時期明信片中可以看見,已有淋浴間、臨海林間學校、迴轉車等休閒設施。戰後的海水浴場轉由縣政府持續經營,算是新竹市民成長過程中共有的回憶。

那時候公車路線和現在相仿,從市區的東門市場或火車站上車可以一路抵達新竹海水浴場,算是全家出遊或是同儕相約的好去處。不過到了戰後,迴轉車等設施不在,只有簡單的淋浴間提供民眾使用。依照口述資料的回憶,這個海水浴場的範圍不大水深也較淺,時常人潮很多,沒有什麼特別的水上活動在此進行,只是讓全家一同到此玩水。

受訪者也提到,當時的新竹海邊只有海水浴場可以接近大海,除此之外一律禁止。海邊常有海巡等警察巡視,一旦抓到逗留的民眾便會吹哨驅離。當初處於戒嚴時期以國家安全、防範匪諜等理由禁止大家前去海水浴場以外的區域戲水,這樣的政策會於日常在學校、村里間宣導。

受訪者特別說:「當時候什麼地方都不給你去,只有開放的才可以,海邊就是海水浴場可以其他不行,往山上去也不行,在內灣那邊有個檢查哨必須申請入山證才可以進去。」另外他也提討,他還是在學的學生時,各個學校幾乎都有規定,如果在海邊或山區等限制區附近拾獲共產黨的統戰文宣,可以在學校交給教官記功嘉獎。」

海水浴場於昭和16年(1941)被選定作為新竹漁港的地點,自此開始填海造陸設置漁港,海水浴場也因而廢棄,其餘地區被政府設為垃圾掩埋場,後續又在垃圾掩埋場原址設置焚化爐。在掩埋場以及焚化爐接連設立之後,許多市民不再往南寮前去遊憩,除了海水浴場消失之外,取而代之的是空氣中的惡臭及海岸線髒亂。現有的17公里海岸線等規劃,都是民國89年(2000)之後才逐漸打造而成的風景區樣貌。

民國89年(2000),新竹市政府在較南側建港南青年育樂中心,並設置海灘活動區,不過因為焚化爐及掩埋場的汙染,後續也禁止民眾下水,而轉向規劃在堤防內設置遊憩區。雖然從資料上顯示港南青年育樂中心,曾一度規畫取代新竹海水浴場的功能,但在我們訪問對象的普遍的記憶中,較少人會提到育樂中心的海灘活動區。現在此區域被規劃為港南濱海風景區,成為當今南寮十七公里海岸線上,騎腳踏車路線的一站,以及濱海公路的一處休息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