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寮漁港的生命史
港內觀光漁市
港內觀光漁市是許多新竹人採買海產的地方。
座標或地址:新竹市北區東大路四段315號。
資料來源:羅崧源攝,2019年9月13日。
舊港現在興建西式建築與燈光
舊港現在興建西式建築與燈光增添漁港觀光賣點。
座標或地址:新竹市北區南寮街221號。
資料來源:親友提供,2014年7月8日。
魚鱗天梯
魚鱗天梯等漁港景點成為家庭假日休閒去處。
座標或地址:24.852464, 120.923584。
資料來源:親友提供,2019年4月7日。
作者  羅崧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學生

南寮漁港目前以豐富且新鮮的海鮮漁產直銷聞名,在假日的時候吸引不少遊客來此購買,漁港另有許多露天攤販市集聚集於此,港區也做了不少環境美化。這座新竹人的漁港,其實來歷甚早,漁港的歷史有著繁榮與危險,這與它的地理位置、經濟運作和政治情勢有關。

這座港口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清代。

18世紀時,臺灣西部的貿易蓬勃,商機與需求推動了西岸的港口運輸。雍正9年(1731),頭前溪口西岸開闢了「竹塹港」,自此竹塹地區的貨物可從這裡上下岸。至嘉慶20年(1815),竹塹港河底重新浚深,那時人們開始使用「舊港」來稱呼它。

19世紀的尾聲,臺灣改由日本人治理,但商機依舊存在,此座港口仍持續其繁榮。明治31年(1898),辜顯榮在漁港築了大突堤,以便他所有的船舶方便碇泊,這些船舶是辜顯榮從事樟腦運輸買賣的重要資本。這個時候的舊港是臺灣對清國的重要運輸港口之一,也是臺灣南北漁船的中繼點。

如此富饒且位居重要位置的舊港,自然也成為海賊的目標。大正2年(1913)7月,舊港的海面停留行蹤可疑的帆船。有鑑於同年6月29日才有一艘「順泰號」從北門嶼啟舤,在新竹廳下紅毛港的海面遭海賊船劫掠,所以官廳對於海面上的帆船是相當警戒的。當時轄區派出所出動數名員警前去逮補,調查到這艘船為「金和順號」,船長陳金春,此船稱中途遇上強風,所以在此徘徊,但令人可疑的是船上具有相當多的彈藥槍砲,也未登入船籍簿。像這樣的海賊出現在舊港的海面上,在大正初年所見多聞。

南寮漁港的重要性,隨著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在臺海軍事對立的時代變化下,取消之間的貿易往來,原有的經濟型態被迫改變。民國41年(1952),政府為發展漁業,在此興建「南寮漁港」,這個工程到民國48年(1959)建立完成。

河岸港口與中繼點之特色,使南寮漁港面臨著必須候潮進出與漁船擁擠的問題。自民國69年(1980),政府選定在頭前溪出口南邊約兩公里的海岸,另開闢一個全天候使用的新漁港。這新漁港被定名為「新竹漁港」。

兩岸之間的民間貿易被政府禁止後,仍有漁民試圖在南寮漁港走私中國大陸的農產品,以獲取豐厚利益,多次在南寮漁港發生警民衝突,走私的消息在南寮漁港頻傳,甚至有「走私樂園」之稱。面臨漁獲減少時,走私情形還會變得嚴重,像是民國78年(1989)8月19日,在警方的強力取締與漁貨減少而停擺漁撈作業之下,只有一艘船要申請出海,可見情況嚴重。在警方查獲走私的紀錄中,此地漁船超過三成以上,還有同一艘船走私超過10次。漁民抱怨捕不到魚的同時,南寮漁港的漁船卻在民國79年(1990),從84艘左右的船隻,成長到近200艘。這些漁船大多是用來從事地下貿易。在走私猖獗的情況下,海岸巡防司令部成立「靖南專案」作為南寮漁港緝私的行動代號。

除了海峽間貿易的經濟方式,漁港的經濟也依賴新竹沿海的近岸漁場。此漁場漁產豐富,尤其墨魚(花枝)為特產,小卷產量曾經達全臺之冠。南寮漁港位居臺灣西北部漁業的中心,本來就是南北漁船航路之中繼點,因此成為各地漁船魚貨的集散地。在颱風來襲時,也是各地漁船躲避危險的重要漁港。

1990年代開始,海釣人口逐漸增加,休閒觀光抬頭,許多釣客會選擇南寮漁港海釣,南寮漁港也開始有休閒漁船船隊與海釣協會的組成。當時政府也朝著休閒漁業的方向來鼓勵民眾發展,民國84年(1995)第一次的全國灘釣比賽就在南寮漁港的南堤海灘舉辦。

回顧南寮漁港的生命史,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地理位置帶給漁港豐富的生命力。在清代,「竹塹港」養活了許多周遭漁村聚落和船隻,百年之後,人們依然讚美著「舊港」的繁榮,而這樣的繁榮也帶給漁港與漁民一定的危險。到了戰後,「南寮漁港」受到了冷戰局勢的影響,原有的臺海貿易被禁止,但由於有利可圖,仍然有不少漁民放棄漁業,轉而鋌而走險。到了近二十年,休閒觀光漁業抬頭,帶給了「新竹漁港」不同的樣貌。漁港不再只是「走私樂園」,取而代之的是釣客、海鮮饕客、情人、家庭的休閒去處。

參考資料
  • 〈佳節餘興〉,《臺灣日日新報》,1897年6月10日,1版。
  • 〈海賊船續聞〉,《臺灣日日新報》,1913年7月5日,7版。
  • 〈海賊又來〉,《臺灣日日新報》,1913年7月2日,6a版。
  • 〈海賊續聞〉,《臺灣日日新報》,1913年7月6日,7版。
  • 〈新竹と舊港〉,《臺灣日日新報》,1896年9月9日,3版。
  • 〈新竹通信/舊港填滿〉,《臺灣日日新報》,1902年1月25日,5版。
  • 〈舊港の腦油〉,《臺灣日日新報》,1897年5月5日,2版。
  • 〈南寮漁港泥沙淤積 嚴重影響漁船作業〉,《聯合報》,1966年5月13日,6版。
  • 〈漁獲減少 走私頻仍 南寮漁港快變「商港」了〉,《經濟日報》,1989年2月20日,10版。
  • 〈南寮漁家「炮轟」警方 不滿茶氣息動 心態有待導正〉,《聯合晚報》,1989年8月11日,9版。
  • 〈「走私樂園」錢卡多 南寮漁民進口轎車代步〉,《聯合晚報》,1989年8月30日,3版。
  • 〈南寮漁港私梟,持械襲警察〉,《聯合報》,1990年1月18日,6版。
  • 〈南寮 找不到漁民〉,《聯合晚報》,1990年6月10日,7版。
  • 〈新竹南寮漁港休閒漁船隊成軍〉,《經濟日報》,1993年9月27日,15版。
  • 〈全國灘釣比賽〉,《經濟日報》,1995年3月19日,19版。
  • 〈新竹漁港棄商從漁〉,《聯合報》,1998年3月7日,17版。
  • 〈新竹漁港 漁港沿革〉,新竹區漁會,http://www.naffic.org.tw/webpad/webpad.aspx?EpfJdId9UuDYZQH63NPFf5L5xoAiR95Y4x28fmjqCpE%3d ,2019年9月30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