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逢中秋連假,不過小伊卻不是回她溫暖的老家烤肉,而是和才認識沒幾天的新室友一起站在新竹火車站前方。
事情的起因是開學第一天的自我介紹。她的室友在說出了自己的老家是新竹後,便被老師嘲笑了一句:「原來是住在美食沙漠啊,難怪那麼瘦。」這句玩笑話讓室友深受打擊。
「小伊,新竹也有很多美食的,是吧?」
「呃……像貢丸和米粉?」小伊試探性地回答,只換來室友的沉默。
雖然室友不滿意她的答案,但並沒有和小伊絕交,而是決定直接帶她來見識新竹的美食。因為小伊睡過頭的緣故,兩人到達新竹已經十點多了,室友還為了這事唸了她一整路,抱怨少在新竹吃了一餐。
「走吧!妳不是說想吃貢丸和米粉嗎?」
「咦──可是現在吃午餐未免也太早……」
雖然小伊才剛吃完早餐,但室友仍不由分說地抓著她開始了找尋新竹美食的旅程。
由大同路穿越護城河,兩人來到了東門街。
小伊好奇的望著道路一端的迎曦門,但室友卻拉著她往反方向走。
明明街上有許多看起來很好吃的店家,但室友卻好像有明確目標的拉著她往某個方向走去。
「我們要先去都城隍廟。」
為什麼要去廟呢?不是要去找美食嗎?小伊疑惑著,直到室友停下腳步,她還是弄不清情況。
「因為妳是第一次來新竹,所以才帶妳來這裡。這裡可是新竹美食的起點。」
「那個……不是要去廟嗎?」
「到了啊!就在妳眼前。」
見小伊仍摸不著頭緒,室友指了指整排攤販上方那突兀的廟頂。
「為什麼廟會被攤販包圍起來!攤販多到都看不出是間廟了。」
小伊睜大了眼,詫異的驚呼。
「附近的居民需要養家糊口,來拜拜的人也總會想吃點小吃,自然就變成這樣了。這樣的廟口小吃文化可是從日治時期就開始了。」
從攤販間的入口走進都城隍廟,放眼望去攤販井然有序的排列著,四周瀰漫著食物的香氣。轉頭一看,映入眼簾的則是拿香拜拜的信徒。熱鬧的小吃商圈和都城隍廟僅以矮小的欄杆相隔開來。兩人坐在離香爐只有幾步之遙的桌前,等著美食上桌。
「這樣沒關係嗎?他們在拜拜……」
看著拿香的婦人虔誠地將香插入天公爐中,小伊總覺得自己在一旁啃著貢丸有些奇怪。
但見室友和周遭的人們仍恣意的享用著美食,小伊也跟著低頭吃了起來。雖然遊客和信徒在身旁穿梭令她不太自在,但美食當前也讓她逐漸忽略那違和感。她一邊吃著,早已吃完自己那份的室友則一邊向她炫耀著貢丸一定要來新竹吃才正統,因為不像外縣市賣的都是由工廠製作,新竹都城隍廟的貢丸可是純手工由槌子敲打做出來的。其實小伊吃不太出來兩者差別在哪,但新竹的貢丸的確很好吃。
走出都城隍廟時,小伊不僅吃撐了,手上還多了兩袋室友買給她的新竹名產,包括了知名的花生醬、新竹特有的水潤餅等。雖然很感激室友的友好,但不斷塞食物給她,仍讓小伊有些吃不消。嚷著吃飽後就該吃飯後甜點,兩人來到了北門街。新舊建築交雜、洋溢著歷史風采的北門街深深的吸引了小伊,街道的兩旁林立了各式各樣的店家,有些是老店,也有新進駐的連鎖品牌。
「雖然沒落了,但北門街對新竹人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
領著小伊來到冰店後,室友感慨的介紹著北門街的歷史,小伊似懂非懂地聽著,邊感受著冰在嘴中融化的香甜和沁涼。吃完冰,兩人在四周走走繞繞,一路上小伊又被熱情的室友餵食了許多小吃,最終兩人又繞回了北門街。雖然天色漸漸暗了,但小伊早已撐的吃不下晚餐。然而在室友遺憾的說著「都到北門街了,沒吃鴨肉就回去果然還是太可惜了」的哀嘆聲中,兩人還是進去品嘗了餐點。
小伊回到家時,家族的烤肉大會也進入了尾聲。早已飽到走不動的小伊將兩袋名產放在桌上,看著烤肉架上的肉完全沒有食慾。見她疲憊的走進家門,在陽臺的媽媽卻說出了一句她無法忽視的話。
「在新竹這美食沙漠玩了一天一定餓壞了,快來吃吧!」
「新竹才不是美食沙漠!」
- 謝爾庭 ,〈與貢丸相遇的那個攤位:新竹都城隍廟口故事〉,《貢丸湯》13(2018),頁32-37。